a. 認識地殼構造與板塊運行,理解地震、火山等地質現象。
b. 探討臺灣多樣的海岸地貌,了解其形成與變化。
c. 學習氣象觀測方法,認識天氣系統與氣候影響。
d. 探索宇宙結構,理解太陽系與星系運行的基本知識。
e. 實地前往桃園沙丘、大丘藻礁、河階等地,進行觀察與學習。
S 教授
臺北市立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名譽教授
研究專長:地質學、地形學、地球科學教育。授課領域:台灣的地形與地質環境研究、環境解說理論與實務、地景資源與保育研究、專題研究
上課時間9:00-12:00
1.板塊運動
2.臺灣的海岸地質與地形
3.天氣觀測
4. 星系與太陽系
午休
上課時間13:30-16:30
1.考察(桃園)沙丘、大丘藻礁、河階
*課程內容將以實際授課情形為主,以上所列休息時間(午休時間除外)將視現場狀況彈性調整。
a.核心知識:掌握板塊運動、海岸地質、天氣與宇宙的基礎概念。
b.實務技能:能進行氣象數據紀錄、地質觀察與野外探勘。
c.競賽準備:熟悉地球科學相關議題,增強參加科展、探究競賽等實力。
d.環境意識:理解地球環境變遷與保育的重要性,培養責任感。
a.對地球科學與自然環境有興趣的學生。
b.欲參加科學展覽或探究競賽者,希望強化專業知識與應用。
c.喜歡戶外觀察與實地考察的人,樂於結合理論與實踐。
d.有志投身科學、環境、地理等相關領域的學生。
a.本課程須達 20 位報名人數方能開課。若因人數不足無法開課,台灣學聯將全額退費,或經學員同意後延期開課。
b.本課程費用不包含午餐,請學員自理。
c.上課地點將安排於捷運公館站或捷運科技大樓站附近。
d.開課前一週將寄送開課通知至報名信箱,內有詳細資訊務必仔細閱讀課程師資、內容、授課時間及場地等,台灣學聯保留變更之權利。
e.課程期間禁止學員錄影、錄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