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知識更迭迅速的時代,頂尖大學與國際競賽尋找的是「會發現問題、會設計研究、會以證據說故事」的學生-不是單純記憶答案的人。
講座將完整說明「探究科學營」如何以地球科學探究為核心,系統化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,並展示課程如何幫助學生在升學(含直接/間接保送、推甄)與科學競賽中取得亮眼成果。
a.課程定位與三階段學習路徑
從「建立基礎 → 養成實力 → 展現亮點」三階段剖析探究科學營的核心設計,瞭解課程如何系統化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與問題解決力。
b.實驗內容與可量化成果展示
介紹課程中五大地球科學探究主題:
1.地殼構造與板塊運動探究 ─ 透過模型與模擬實驗,了解地震、火山等地質現象的成因與能量釋放機制。
2.臺灣海岸地貌觀察 ─ 探討多樣海岸地形的形成與變化,分析風化、侵蝕與沉積作用的過程。
3.氣象觀測與天氣分析 ─ 學習氣象觀測儀器的操作方法,掌握天氣系統與氣候變化對生活與環境的影響。
4.太陽系與宇宙結構探索 ─ 透過天文觀測與模型模擬,認識太陽系行星運行規律與星系結構的基本概念。
5.地質與地形實地考察 ─ 前往桃園沙丘、大丘藻礁與河階等地進行實地觀察,結合理論與現地學習,體驗地球科學的真實樣貌。
c.課程與升學競賽對接策略
解析課程如何銜接國際與國內重要競賽(IPhO、IBO、AMC 等),並說明如何將成果應用於校內外選才與大學申請中。
d.探究式學習四步驟實作說明
探究流程「發現問題 → 設計研究 → 數據分析 → 成果發表」,帶領學生理解完整的科學研究歷程。
e.課程報名與升學策略 Q&A
說明報名方式、課程時程,並設有開放問答,協助學生與家長釐清升學與課程規劃方向。
a.直接保送
參與國際級與全國級競賽的優異成果(如奧林匹亞競賽國手、APX高分),能作為國內外名校申請時的「直接錄取依據」。
b.間接保送
透過科學營中的研究成果與競賽表現,可作為備審資料的強力亮點,搭配專題研究、學科能力檢定與實驗經驗,提升申請理工醫科系的競爭力。
c.推甄加分
課程成果常被用於特殊選才、繁星推薦、學習歷程檔案的評比項目中。
如參與中研院高中科學研究計畫、AMC 系列競賽、STEM 寫作競賽等,都能展現學生的科學探究實力與學術潛能。
a.發現與選擇問題
從生活現象或科學議題中,主動發掘值得研究的問題。
b.研究規劃與設計方法
學習如何制定研究假設、選擇適當的研究方法與工具,設計實驗流程。
c.數據蒐集與分析論證
實際進行實驗或模擬,蒐集數據並進行分析與建模,透過證據支持或修正假設。
d.成果發表與反思改進
以口頭報告、海報展示或論文簡報的方式發表成果,學習如何有效溝通科學想法。
a.本講座須達 30 位報名人數方可舉辦。若因人數不足無法舉辦,台灣學聯將全額退費,或經學員同意後延期舉辦。
b.報名成功後,參加名額以1名學生+1名家長為限。
c.上課地點將安排於 台大社會科學院教室(捷運公館站或捷運科技大樓站) 附近。
d.講座前一週將寄送講座通知至報名信箱,內有詳細資訊務必仔細閱讀講座時間及場地等,台灣學聯保留變更之權利。
e.講座期間禁止學員錄影、錄音。
f.講座內容可能因實際情況進行微調,台灣學聯保有最終調整、修改及解釋之權利。
